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绵延30公里的绿色长廊里,吴庆刚结识了一位承包梨园的老农。老农告诉他,这片5亩多的梨园,可以收梨、搞采摘,一年能给家里赚回6万块钱。老农脸上的笑容,吴庆刚记忆犹新。“森林旅游起步虽晚,但从老百姓的拥护程度看,的确是一项幸福产业。”吴庆刚说,森林旅游发展20年来,已经使我省300多个乡、2200多个村、近300万农民受益,近700多个村脱贫。
农民靠发展森林游致富,城里人则把森林当成健身养生的宝地。“有句话叫"花香能治病,树林可启智"。在济南南部山区林地富集的环境里,负氧离子的平均含量是泉城广场的400多倍。”吴庆刚说,森林优越的生态环境,给久居城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,摆脱污染的最佳选择。比如药乡森林公园,是一处天然大氧吧,可以尽情享受“森林浴”。还有一个新名词,叫植物精气,是植物的花、叶、根、芽等油性细胞不断分泌出来的一种“气”,散发在空气中,通过呼吸道和人体皮肤表皮进入体内,最后为人体所吸收,从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。日本富士山下就有人收集植物精气,装进瓶子里出售。吴庆刚说,中国的森林专家也在研究植物精气的课题,通过科学研究让人们了解森林的奥秘,引导人们尽情享受森林恩惠的同时,对森林资源及森林旅游进行更高更深层次的开发。
随着森林旅游规模的扩大,山东众多的森林公园、湿地公园、自然保护区逐渐升级成人们首选的生态休闲胜地,创造的经济收入颇为可观。据统计,目前全省森林公园已发展到223处,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8处,省级森林公园69处。2011年,全省森林公园接待游客2428万人次,其中海外游客64万人次;森林旅游直接收入12.85亿元;实现社会旅游收入90亿元以上。吴庆刚说,由于起步晚,森林游还处于向森林休闲过渡阶段,对资源的利用率不高,产品单一,服务也不够健全。有一年,吴庆刚组织了一场学术论坛,别出心裁地将会场摆进了日照海滨森林公园的林子里。原生态、纯天然的环境,给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,至今仍找他追问,何时再搞一次那种可以身临其境的会议。这让吴庆刚看到了资源转化的妙用,他认为在发展森林旅游时,以保护原生态为前提,还要引入现代的生活模式,比如木屋、房车、自驾车营地等,把吃住行游等旅游和休闲要素天然的融为一体,发展“森林人家”,“森林生态园”,“生态会所”等森林休闲的接待品牌,适应大众、政务、商务等各类人士共享生态资源。“换句话说,森林可以很原始,产品和服务必须很现代。”吴庆刚说。
“十一”快要到了,森林公园又将成为大家长假休闲的热点。吴庆刚说,森林公园蕴含着生态保护、生态建设、生态美学、生态艺术、生态宗教文化等各种生态文化要素,是我省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的精髓。谈起森林文化,吴庆刚说可以追溯到文字的起源,比如很多汉字都与“草”“木”有关,有的还很形象的再现了从古流传下来的生活方式。像“休闲”两个字,就很象形,“休”是人在劳累的时候,可以依傍在树木旁边歇息。“闲”字,古体的写法是“门”里面包着一个“月”,意即日落月升之后,闭门静坐,也就是说,关在门里,才能闲下来。这说明从远古开始创造文字的时代,人们就有了相对于劳动的休闲。吴庆刚说,前不久,省林业部门专门邀请了30位知名作家到山东各森林公园采风一周,他们创作的相关作品,将集结成600万字的巨著,对丰富我省森林文化的文学底蕴将是一大促进。同时,在森林公园里注重森林(自然)博物馆、标本馆、游客中心、科普教育基地(中心)、科普长廊、解说步道以及宣传科普的标识、标牌、解说牌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,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生态文化设施的配套设施,不断强化这些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,为人们了解森林、认识生态、探索自然提供良好的场所和条件。